Q0. 可否先介绍下lab? A0: lab名称为arcSYSu,全称是"ARChitecture and SYStem Upscaling @ SYSU",也是“arcSYSu refines computing system uses”的递归缩写。 arcSYSu是一个研究小组的自定义名称,目前方向集中在GPU、编译、存储、基础软件框架等,成员是直接接受xianweiz指导的学生(也包括一些其他老师学生)。 arcSYSu与超算中心系统方向各位老师及其他方向老师的研究组在项目、论文、指导等各方面有紧密联系。 Q1. 能简单谈一谈你的研究方向吗? A1: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编译和系统,主要是围绕前沿高性能和智能应用需求来设计和优化计算机系统(GPU、memory等)以提升全局性能; 目前其他研究方向也包括HPC应用及AI等,会更多偏向于算法和业务,但又基本都涉及到系统层面。 大概的研究流程是“应用出发 - 系统设计 - 回到应用”:1)分析应用程序,确定性能或能耗瓶颈;2)设计软件或硬件层面的解决方案;3)实现并验证方案有效性; 常用工具是profiler(e.g.,nvprof/rocprof)、clang/LLVM、CUDA/ROCm Runtime、simulator(e.g.,gpgpusim、gem5), 常用语言是C/C++, Python, Bash, CUDA/HIP/OpenCL等。 Q2. 你的方向是不是很“硬件”? A2:是用“软件”的方法研究“软硬件”系统结构,更多要求从“算法-软件-硬件”全栈知识体系和技能,但并不会涉及底层实现和电路。 组内主要关注的学术会议包括ASPLOS/HPCA/ISCA/MICRO/SC/PPoPP/SOSP/OSDI/DAC/CGO等。 Q3. 你招学生最看重哪些方面? A3: 踏实上进的态度、良好的自我能驱动性(self-motivated); 有对自我优秀的追求,而非仅仅提升学历或满足毕业要求; 对计算机系统和应用有兴趣(e.g., 好奇程序从源代码到执行的过程); 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熟悉1-2门编程语言(注:并不需要熟悉Q1/A1提到的工具或语言)。 Q4. 选你作为导师,有何优势? A4: 在工业界和学术界都有过经历,能够从更实用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培养指导,及在就业/深造上给予建议; 坚信导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成长,会全流程亲自指导培养; 有一定的合作资源,可以推荐到国内外高校或企业; 平台方面,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拥有国际一流的软硬件资源和前沿科研项目。 Q5. 具体来讲,你会怎么指导学生? A5: 选题:根据学生背景和兴趣帮助选定方向,共同研读讨论文献 研究:全流程指导研究开展,定期1x1讨论,平等沟通 能力:培养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双向沟通和团队协作 眼界:鼓励对外交流,赞助参加国内外会议和活动 另,我所认同的advisor/advisee relationship,供参考: [Harcol@CMU, https://www.cs.cmu.edu/~harchol/gradschooltalk.pdf] In research, you and your advisor will work side-by-side: Your advisor will still tell you what to do, give you ideas for problems to work on, ... However, when you and your advisor are working on a problem together, you will work as equals. You will both learn from each other. You will make discoveries together ... [Herman@ColumbiaU,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j7124-228a] Supervised research is a symbiotic (although not symme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 and adviser. Mentors and students must have common research interests and compatible work habits. Students need to grow professionally and advisers need to assist them. Q6. 你对学生有什么总体培养目标? A6:系统方向通常是全栈性的,因而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应该兼顾“专”和“广”。 专:成为某一个方向或子领域的专家 广:建立从算法到系统的全面认知 关于毕业标准,并无量化要求(例如,几篇论文、什么级别),但总体认同研究生阶段需要在实践、研究和沟通能力上获得质的提升(Be Professional), 且应该在个人简历中的项目和研究方面有直接的体现,在就业市场和长远发展要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提醒:以上目标和要求可能并不容易达到,plz think twice] Q7. 你怎么看待实习和工业界? A7:计算机系统的研究是紧密联系产业界的,而实习是非常好的了解业界前沿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所以实习是鼓励的(当然,最好是和自己所作方向相关); 另,学术界和工业界都有很好地平台和机会,所以更多是个人选择,并无优劣之分。 我总体认同未来是不确定的,要保留更多的可能性,要把路尽量走宽,而不要迫不得已。 Q8. 如果选择去工业界,有哪些适合的公司和岗位? A8:作为一个熟悉软硬件系统和应用、兼顾“专”和“广”的毕业生,选择面很宽: 可以去相对偏系统的公司(e.g.,华为、AMD和Nvidia等)从事架构或系统相关的研发设计; 也可以去互联网公司(e.g.,阿里、Google)从事软硬件研发; 当然,针对HPC/AI等领域应用加速的startups也是很好地选择。 Q9. 组内有无样本数据供参考? A9:目前组内研究生16人(2021 - 2023级),预计未来也会维持在15人左右规模;在读期间大多有实习经历(NV、Intel、ALI、字节、腾讯等); 已毕业3人,首份单位去向为Intel、HKUST(GZ)和Nvidia;截止到目前,约1/3硕士选择攻读PhD(毕业后读博+硕转博); 另有各年级本科生若干。 更多信息请查阅https://xianweiz.github.io/相关页面。 Q10. 怎么联系你以更进一步的互相了解? A10:发送邮件至zhangxw79[at]mail.sysu.edu.cn,可以安排当面或电话沟通; 或,查阅https://xianweiz.github.io/联系组内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全面客观和综合信息以做判断。